鏡頭下的淡水-信仰與居民的關係

廟宇志記錄了淡水五種民間信仰的神祇;土地公是台灣經常可見的神明,也是平易近人的代名詞,〈安土重遷?〉著重於淡水地區的土地公信仰從興盛走向沒落的轉遍。〈呂氏春秋〉則是由呂姓祭拜呂洞賓開始,逐漸擴及成為一個普遍性的信仰。當人想起淡水,就會想起馬偕,而早期先民渡海也喜歡向「與自己有關」的神祇祈求平安,佛教自然在淡水較晚興起,〈方興未艾的佛光〉補足了淡水低調的佛教信仰。鼎鼎大名的龍山寺供奉觀音,〈龍山寺百年物語〉記錄了自建立以來與淡水居民的關係。文武尊王廟來自大陸,〈張尪公落地生根在淡水〉講述來台之後分為兩個系統,一個是由三姓移民建立集應廟,另一個是由船商建造的聖江宮。

信仰在早期是民眾生活的重心,但隨著時代發展,已經沒有那麼深刻的聯繫。

片頭

〈安土重遷?淡水土地公信仰的轉變 〉

〈淡水的呂氏春秋・孚祐帝君信仰繼承與發展 〉

〈方興未艾的佛光・淡水福組信仰的過去與未來 〉

〈龍山寺百年物語・觀世音信仰與淡水居民之互動〉

〈張尪公落地生根在淡水・文武尊王的兩個信仰體系 〉

幕後花絮


簡介

第二屆:執行長-陳俊宏;成員-胡耕得、嚴暖婷、張曉惠、鄭世芸、張韶祁、戴美甄。

1999 年 9 月開始第二屆影像組拍攝工作。於 2002 年 6 月舉行第二次 video 影像發表會,主題為【淡水廟宇志】,分別剪接成三片光碟,共 120 分鐘, 並再轉錄為 VHS 錄影帶一捲。標題訂為:鏡頭下的淡水-信仰與居民的關係。(目前已轉錄為 DVD)